招聘是所有管理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因为我们几乎无法改变一个人,只能选对人。
——彼得·德鲁克
美国第一资本投资国际集团公司首席执行官理查德·费尔班克曾说过:“大多数公司中,人们用2%的精力招聘,却用75%的精力来应对当初的招聘失误。”
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难道大家不懂这个道理吗?不一定,招人是件极其考验耐心、难办的事情,并不一定是愿意花时间就能找到合适的,还要有方法论,连大名鼎鼎的雷军都曾说过:“招人是天底下最难的事情。”
1
雷军总结:“如果你招不到人才,只是因为你投入的精力不够多。我每天都要花费一半以上的时间用来招募人才,前100名员工每名员工入职都亲自见面并沟通。”
原阿里巴巴CEO卫哲在公开场合演讲时就曾提到:
"阿里刚创建的时候,大概在公司400-500人的时候,公司任何人马云都要见,亲自面试。任何人,包括前台接待,包括保安。所以,今天阿里诞生出一些传奇性的人物,很励志的人物,也没有什么好稀奇的。
阿里今天的首席人力资源官,前面做过菜鸟董事长的,童文红。她原来是军嫂,从前台做起,然后做行政经理,做人力资源,管业务,管客服。最后,成了菜鸟的董事长。
招聘源头的第一件事就是不轻易下放招聘的权利。有很多公司,人力资源开始出问题,就在于下放招聘权利。
2
虽然说公司千万个,业务也不尽相同,但优秀的人才身上却是有些共性可循的。稻盛和夫认为,人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点火就着的“可燃型”的人;
第二种是点火也烧不起来的“不燃型”的人;
第三种是自己就能熊熊燃烧的“自燃型”的人。
要想将自己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让工作顺利进行,就必须成为热爱工作的“自燃型”的人——能卷起漩涡的人,方能成为领头羊。
所以排序应该是自燃型>可燃型>不燃型。不燃型的人哪怕只有一位,也会给整个公司和团队带来不好的影响,坚决摒弃。尤其是对于小公司小团队来说,本来就没什么时间花在琢磨管理上,招进来的人,最好很快就能提上枪和大家一起向前冲。
小公司找团队不要找需要被管理的人,要找有自驱动力,他被你的愿景所感化,他自愿加入。人数越少越好,有的可能10个人就够了,有的30个人,有可能更多。如果你自信你找来的个个都是特种部队,其实不需要太多人。我比较反对创业公司找一帮需要花时间培养培训的。”
无论什么工作,一个人单枪匹马总是很难做好。如果把工作比作一潭水,好的员工就是能让自己卷起旋涡,成为漩涡中心,再把周围的人卷进去,促发“鲶鱼效应”,同时也能让周围那些缺乏忧患意识的“沙丁鱼”型员工被激发起来。
3
到了招聘环节时,可以问以下这些问题:
•你曾经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过非常大的困难吗?请讲一件事情来说明。
•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你当时的处境是什么样的?
•你怎么处理这些困难的?
•这件事最终的结果是什么?
•你曾经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过非常大的困难吗?请讲一件事情来说明。
•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你当时的处境是什么样的?
•你怎么处理这些困难的?
•这件事最终的结果是什么?
这叫行为事件访谈,这是面试问话里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他的过去的经历来了解他的未来。不要问他怎么看待困难,怎么看待跟团队里不同人合作这些话,因为你会发现有可能他没做但他说得很好。
最靠谱的是根据他过去的经历去了解他,最核心的是要通过他对事情的表述了解他的内在。
一个人面对困难能持续往上走,是因为他内在有个价值观导向。
要记住在招聘时很重要的话:内在决定外在,适合大过优秀,选择好过培养。尤其是中小企业不能花过多时间培养,与其多花时间培养不如多花时间选择。
面试时要探寻他本身的价值观和内在部分。在设计问话时,你要的并不是问题的标准答案,而是他背后展现出来的能力和内在的价值观取向。比如当年谷歌面试时有一个问题:全世界有多少个加油站?
不知道,这是最真实的答案,但这不是谷歌要的答案。它要考验的是面试者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推演过程,最后答案是多少并不重要。这才叫价值观问话,如果在面试时判断他的个人信念和组织信念是趋同的,就会在后面少花很多精力,企业文化也不会被稀释。
最后,在价值观问话面试之前还有一件事,就是价值观招聘文案。
很多企业的招聘文案里是没有价值观的,要注意,不是把价值观直接写进去,这是没用的,是要糅合表述在文案里。
为什么要写进去?因为招聘时我们首先是招爱我的人,再筛选我爱的人,招聘的本质是吸引,灵魂是营销。精彩的招聘文案都不是以人力模型来招聘,而是以价值观来招聘。
自燃型的人才百里挑一,但是找到了就可以以一顶百,再组合上一些可燃型的人才,会成为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泉州通略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专注于服务闽商企业的管理咨询机构,致力提供闽商企业快速规范化提升服务。旗下服务产品包含战略规划、股权激励、组织变革、流程再造、人力资源管理、精益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企业文化设计、企业内训等,并不断推出能够更好服务企业发展的新产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