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果以1981年中国企业管理协会第一次全国管理咨询工作会议、第一家咨询公司成立为行业起点,到2021年正好是四十周年。
咨询老兵新兵们一起补补课,学习一下中国咨询业简史。
今天先站在1988年这个时点上,看中国咨询业如何萌芽起步。
1
缘起:改革开放大时代
1988年,改革开放十周年,大潮风起云涌:
这一年4月,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挂牌,宣告海南正式建省;
这一年5月,北京市宣布以中关村为中心建立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
这一年9月,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
改革开放带来一个全新的时代,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企业活力增长,作为全民所有制经济之外多种经济形式的企业如雨后春笋喷涌而出。
我们现在所熟知的行业巨头们,那时都还是“小朋友”:
这一年,平安集团是刚出生的“小婴儿”;
这一年,华为是刚出生一年的“小宝宝”;
这一年,联想、海尔、万科,也只是刚刚四岁的“幼儿园小朋友”……
伴随着时代变革,企业发展进步对管理需求的提升,中国咨询业应运而生。
行业背景1:改革开放时代召唤
1976年,以中央领导人境外考察为开端,各部委、地方党政与科研机构几年里密集组织了数百个出国考察团,学习国外政治经济科技先进经验。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将改革开放作为基本国策。
以开放促改革,打开学习思路。伴随着外资与技术引进,更急需把国外企业领先管理理论与实践引入国内。这不仅仅是一家企业自己的学习任务,更高效的方式是通过专业团队统一学习、总结吸收并应用推广,促生了管理咨询行业产生的必要性。
行业背景2: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1980年12月,我国第一张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在温州发放给19岁的姑娘章华妹,这标志着个体户获得了新兴市场经济主体的合法身份。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积极发展多种经济形式”、“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经济是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相联系的,是社会主义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
正是在政策的指引与支持下,全民所有制经济的大中型企业活力得到释放,集体经济与个体经济获得飞跃发展,诞生了一大批后来成为行业标杆的企业。
这些企业在改革发展中需要获得不断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再次引发了对不同模块专业咨询的需求,并且体现出明显的时代特点,比如当时背景下对生产管理、物资管理、设备管理的咨询需求,比如对于应用计算机纳入企业管理的探索,比如从劳动人事改革角度审视企业与职工的关系、领导者与劳动者的关系。
2
第一个管理咨询行业组织,1979年
1979年3月,中国企业管理协会成立,为推进我国管理咨询行业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虽然当时身份界定为“群众性研究团体”,但是一出生就获得了官方支持:协会的创建领导人为原国家经委副主任袁宝华,协会成立大会同时是国家经委第一期企业管理研究班开学典礼大会,由康世恩副总理出席并讲话。
1979
中国企业管理协会成立
1981
协会在天津召开第一次全国企业管理咨询工作会议
1984
国家经委批准成立中国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后更名为中国企业管理协会咨询服务中心)
1985
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的企协成立咨询组织,中国企业管理咨询公司牵头成立中国企业管理协会管理咨询研究会
1999
中国企业管理协会更名为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管理协会在理论与实践双维度不断推进中国管理咨询行业发展进步:
“我国企业管理咨询是在国家经委的大力倡导和中国企协的领导下,于1980年从日本引进后开展的。到1983年底,全国已经有410个企业进行了管理咨询”。“每年派20~30名有实际经验的中层管理人员赴日本学习管理咨询的理论与技法,日本生产性本部也每年派10~20名咨询顾问来华举办管理咨询培训班,这些受训人员实际上成为我们管理咨询队伍的种籽队”(摘自《企业管理咨询的理论与方法》)
1985年,协会以“中国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名义,编撰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咨询培训教材《企业管理咨询的理论与方法》,之后陆续更新了1991版、1999版。
很惭愧,初入行的时候我并没有读过这些书。现在回看,暂且忽略书籍内容的时效性,仅从三本对比的延续性与差异性,可以看到我国本土咨询业的发展变化:比如工具方法论,比如按照咨询模块划分的章节目录,可以看到不同时代里咨询重点的变迁,这正是伴随着整个社会的进步、企业的需求也发生变化。
3
行业开局:中字头咨询扛大旗
80年代中国的咨询公司(不仅仅是管理咨询),普遍具备明显的官办色彩:
比如第一家经济咨询公司、第一家财务会计咨询公司、第一家工程咨询公司、第一家投资咨询公司……每一个名字都起得响亮,叫中国**、中华**;成立大会更是规格甚高:比如有《人民日报》各类官媒报道、有总理副总理各部委主任级别的领导出席;发展过程中不断获得国家政策支持、国家领导人视察、题词……
1981年,第一家经济咨询公司成立
——中国国际经济咨询公司(中信咨询)
中国国际经济咨询公司成立于1981年,"是由原国家副主席、中信创始人荣毅仁先生倡导,会同经叔平等老一辈工商企业家创立的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专业咨询公司之一"(摘自其官网)。
公司成立背景:其背景要追溯到中信的成立。1979年10月,中信集团的前身“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立,荣毅仁作为首任董事长。
中信当时的任务之一是“完成国家赋予的引进外资的重任”。在这一过程中,荣毅仁先生发现引进外资的成功率不高,原因在于外商对中国了解不足。因而荣毅仁先生提出建立经济咨询公司,以便为外商调研市场资料、提供专业建议,有助于外商在信息充分的情况下做出投资决策。
第一家经济咨询公司就这样产生,从促进中外合作交流、引进外资到帮助中外合资企业提升经济效益等方面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
纵览中国国际经济咨询公司的发展过程,已经从期初的经济咨询扩展至多个专业服务领域,创造无数个第一,目前“在投融资咨询、政府事务咨询、国企改革咨询、企业管理咨询、工程咨询与项目管理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摘自其官网),截取部分关键节点:
1981
中国国际经济咨询公司成立,荣毅仁任名誉董事长,毕际昌任董事长,经叔平任总经理。
在中国国际经济咨询公司第一次董事会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时任国家进出口委员会副主任)江泽民到会祝贺,他说:自从实行开放政策以来,我们感到对外不是很了解,成立这样一个公司,对于开展国外交往十分必要。我们全国范围内大的咨询公司这还是第一个,相信会促进国内外的了解。我代表进出口委,对公司成立表示祝贺,预祝工作成功。
1985
中信咨询创办中信律师事务所
(本文作者备注:其官网显示这是中国第一家律所,但实践口径为深圳市蛇口律师事务所为国内第一家律所,成立于1983年7月15日。在此谨作参考)
1987
协助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时任上海市市长)成立上海市长外国企业家顾问委员会
1987
成立中信会计师事务所
(本文作者备注:其官网显示这是中国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但实践口径为:中国第一家会计事务所是1918年谢霖在北京创办的正则会计师事务所;注会制度恢复重建后的全国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是1981年的上海会计师事务所。在此谨作参考)
1993
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Coopers & Lybrand)合资,成立中信永道会计师事务所;
与日本野村证券合资成立信野国际经济咨询公司
2002
与Korn/Ferry International 成立国内第一家中外合资合作猎头公司:光辉国际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2004
成为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
成为国家发改委投资咨询评估机构;
成为北京市发改委指定咨询顾问机构。
2005
成立全资子公司北京中询国际经济咨询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
我们现在所熟悉的“中咨公司”,不是中国管理咨询公司,而是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成立于1982年,同样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现在是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央企。
公司成立背景:伴随着改革开放,“六五计划”投资建设大幅增加,全国大量项目快速上马,这时出现了工程审核决策的科学性不足,不仅是经济效益达不到,更严重出现后续风险问题。
在此背景下,中咨咨询成立,汇集了来自冶金机械化工电力多个行业领域的领导专家担任顾问,对基建项目工程方案进行调查研究评审建议,形成“先评估、后决策”的制度。
这其中也离不开各部委的支持:国家建委基建所申请,国家进出口委审批,国家计委主任宋平对中咨咨询提出“坚持科学性、公正性,加强责任感,做出的结论要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厚望与要求。
发展至今,中咨咨询已经成为“顺应我国投资体制改革,贯彻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而成立的国内规模最大、涉及行业最多的综合性工程咨询机构,是中央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科学决策的重要咨询服务单位,肩负着为国家重大经济建设项目把关的历史重任”(摘自其官网)
1982
国家进出口委同意成立中国各行业工程咨询机构的联营组织——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
1985
公司发展进程中最为重要的一年,明确规定今后新上马的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和技术改造限额以上的项目,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大型工程的设计,由国家计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对技术方案、工艺流程和经济效益(包括投入产出)进行评估
1987
李鹏总理亲笔为公司提名,提出重大项目必须有咨询公司的报告作为审批依据,应该形成制度
1998
与计委脱钩,划归原中央企业工委管理
2003
划归国务院国资委管理
2011
30年来,完成项目评估22000项,中央政府委托的项目投资总额40万亿
2017
更名为“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1982年,第一家财务会计咨询公司成立
——中华财务会计咨询公司(中华咨询)
1980年12月,财政部印发由杨纪琬教授主持起草的《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 标志着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开启恢复重建,明确规定“注册会计师行业承办会计公证、咨询的组织形式为会计顾问处, 其业务开展受我国各级财政部门的监督”。(备注解释:行业早期,注册会计师执业机构称为“会计顾问处”,后来改名为会计师事务所)
1982年,“中华财务会计咨询公司”成立,由财政部直接管理。“著名财政经济学家许毅教授、著名会计学家杨纪琬教授、著名银行家经叔平等作为中华财务会计咨询公司的创始人,为中国注册会计师事业和财务管理咨询事业奠定了基础,为行业培养了众多高级专业人才”(备注:该段并不是官网介绍,援引自百度,尚无法佐证其准确性,其官微并未介绍这一初创时专家云集的高光时刻。基于杨纪琬教授介绍,曾经担任中国国际经济咨询公司董事、中华财务会计咨询公司高级顾问)
2000年,与财政部脱钩,傅继军带领的时任管理团队选择了公司改制私有化,进入公司整合期,转型管理咨询公司。
2008年,公司更名为“中华财务咨询有限公司”,进入管理咨询专业化发展时期,其业务范围涵盖“战略运营、财务预算、并购、风险、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咨询”等(备注:业务介绍援引官微)。
1982
中华财务会计咨询公司成立
1982-1999
发展期
专注于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专业领域
2000-2009
整合期
2000年脱钩改制完成,逐步形成以“管理咨询”为主营业务,构建了涵盖资产评估、会计审计、工程造价等专业机构的战略联盟
2008至今
专业化发展期
2008年更名为“中华财务咨询有限公司”,全面推进管理咨询业务
1986年,第一家金融系统投资咨询公司成立
——中国投资咨询公司
1986年3月,中国投资咨询公司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我国最早设立的,为投融资活动提供全方位、一体化咨询和资产管理服务的国有大型投资咨询公司”(摘自其官网)
成立背景:从1984年起,国务院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始准备,计划成立我国金融系统首家权威投资咨询机构。
公司在1986年成立,“组建了由183位各方面顶级专家组成的首届专家委员会,朱镕基、薛暮桥、乔培新、钱伟长、柳随年、厉以宁等18位业界泰斗出任专家委员会顾问,成为当年金融界一大盛事。”(摘自其官网)
公司现有业务:政府与公共咨询、战略与管理咨询、产业咨询与投资、资产管理(中咨华盖)、资产管理(中咨华澍)
1984
国务院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等机构开始酝酿组建我国金融系统首家权威投资咨询机构
1985
公司筹建报告经国务院批准同意
1986
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中国投资咨询公司揭牌成立,为我国金融系统第一家权威投资咨询机构
2004
在建设银行股改上市过程中,公司被整体划入中国建投
2013
公司完成改制,总部迁往上
写在文末:
在整理学习咨询行业历史的过程中,我看到了时代的缩影,那时虽然经济并不发达、却是开始看到了未来新时代的希望。
伴随着改革开放从拉开序幕到十周年,中国的咨询行业开始萌芽发展,从成熟度上只能算是启蒙期的小朋友。感谢那个时代带领行业开启的咨询行业前辈们,带领着咨询业充满希望的迈开脚步向前。
中国咨询业在80年代以官办咨询为引领,还未进入外资咨询和民营咨询的时代。同期,欧美日本的咨询业已经发展了几十年,行业协会组织、咨询公司、高等院校各方角色促生了咨询业的成熟,咨询工具理论与方法论在不断完善,开始全球扩张设立办公室,后期伴随着外资企业热潮逐步进入中国,也为下一阶段中国咨询业的全面发展做好了准备。
泉州通略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专注于服务闽商企业的管理咨询机构,致力提供闽商企业快速规范化提升服务。旗下服务产品包含战略规划、股权激励、组织变革、流程再造、人力资源管理、精益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企业文化设计、企业内训等,并不断推出能够更好服务企业发展的新产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