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充分验证《小微企业应用ISO 9001提升质量管理的实施指南》的可行性,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认监委在江苏、山西、福建、天津等地市场监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采取小微企业自主自愿报名、地方市场监管部门主导、技术服务机构提供技术服务的模式,深入小微企业开展技术帮扶试点活动,为小微企业质量管理提升行动打好前战,积极尝试探索,帮助小微企业发现问题,解决痛点、难点问题,总结成功经验,形成一批在行业内可借鉴、可推广的优良案例。
第一,深入小微企业开展调研诊断,与企业负责人、企业管理人员、基层一线员工进行访谈,到企业生产现场进行实地走访察看,了解企业的痛点、难点,明确企业服务需求。
技术帮扶专家根据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现状,结合企业服务需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量身定制个性化服务方案,做到一企一策,有针对性地对小微企业开展技术帮扶活动。
第二,组织学习培训,送教到门,努力改变小微企业全员意识。改变一个企业,要从改变企业全员意识开始,其中,最重要的是改变小微企业领导对ISO 9001国际质量管理标准的理解认识,只有企业领导思想上认同质量管理标准,才能积极支持小微企业质量管理提升工作的开展。
组织小微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宣贯培训不能照本宣科,一定要结合企业实际应用,带着问题讲方法,让企业的员工能够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理解认识上的正本清源既可以防止体系落地过程中的生搬硬套,人为制造企业管理上的“两张皮”现象,又可以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开好头、布好局。
积极推行6S安全管理,付诸行动,从员工身边看得见的改变开始。小微企业现场管理要克服随意性、解决脏乱差,这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6S安全管理绝不是打扫卫生、分区分类、划线定位这么简单,其本身就是一套系统的管理方法,对规范现场管理、改变员工行为习惯乃至培养良好职业素养都是大有裨益的。
良好职业素养的形成,可以让员工自觉自愿地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安全规程、工艺纪律,在改善现场管理、提高企业的质量水平、降低物耗能耗、保障安全生产等方面会产生一系列正面、积极的连锁效应。
帮助梳理职能分工,各司其职,让小微企业员工积极有效工作。小微企业人员少、事情多,员工交叉兼职、身兼多职是常态,职能不清也是常态。在一人多岗、一人多职的前提下,帮助小微企业梳理职能分工,厘清职权边界,明确责权利,可以充分有效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相对固定的岗位上长久工作,可以培养锻炼员工的职业技能,久而久之,就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过程有效控制,降本增效,保证产品质量,增强顾客满意度。小微企业的过程控制主要依赖于企业管理人员、企业技术人员、生产一线工人。这三类人员的能力通常是不匹配的,有高有低,人员能力不均衡带来过程管控偏离或失效后果,进而影响小微企业的产品质量、交期以及不合格产品的返工返修、报废降级,影响小微企业的生产成本控制和利润收益,甚至会导致客户投诉抱怨、退货、索赔。
依照ISO 9001国际质量管理标准,科学、合理地策划生产管理、安全管理、现场管理、工艺管理、技术实现文件,尽量化繁为简,用看板、图表表达。把好原辅材料质量关,把好生产过程特殊关键工艺、质控点控制关,落实生产过程中的三检(自检、互检、专检),作好成品的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
运用质量管理工具,优化过程,改进系统效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正确理解应用ISO 9001国际质量管理标准的PDCA过程方法和系统思维,可以帮助小微企业建立一套学得会、用得上的管理体系。在克服管理随意性、提高管理有效性方面,逐渐形成螺旋式上升的改进提高机制。
通过对基础质量数据的统计,适当运用一些质量统计分析工具,可以帮助小微企业寻找影响质量波动的原因,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使得过程持续受控、工艺持续改进、过程更加稳定、质量稳步提高、产品持续优化,实现小微企业的高质量发展。